启英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启英高中“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现代化”的办学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严格执行“五项管理”和“双减”要求,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质量目标。高一目标:学年末,总均分淮安高中排名20以上。高二目标:学测科目合格率99%以上语数外及选修一力争再进一个位次。高三目标:高考本科上线60%以上,争取达到70%。

2.队伍建设目标。

——教师爱岗敬业,遵守师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熟知课程标准、高考要求,掌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深刻理解并自觉遵守教学规范,为学而教,不断追求教育教学效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执行有力。

——中层以上干部理解学校工作意图,执行力强,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履行岗位职责;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关注细节,有大局观;熟练掌握管理流程,熟知管理策略,工作效率高。

——建设一支能自觉运用心理规律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擅长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能抓住每个契机触动学生心灵完成华丽转身;积极推动学生自主管理,建设高水平班集体;有超强理解力和执行力,善于与家长沟通的班主任队伍。

3.管理目标。

——形成符合启英高中校情的高效的年级管理体系,有完善的管理策略、教育教学策略、学生学习促进策略。

——形成有启英高中特色的育德体系。建成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方案、完善的行为常规管理系列学生多元评价系列。

——建成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4.招生目标。2024年新高一计划招生400人,2025年新高一招生480人。高中规模控制在30个班级以内

三、基本原则

启英高中面临三个新情况。一是新建高中,教师队伍整体年轻,缺少凝聚力和新高考备考经验;二是占淮安高中前50%学生偏少,学生基础能力偏弱,学习信心动力不足;三是新高考对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而学生能力素质与新高考要求相距甚远。但身为启英人,要有担当的勇气,过人的智慧,直面问题所在。

1.牢固树立“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坚定信念。“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应当成为启英高中教师的坚定信念。这里面包含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相信学生可以“学会”。通过教师创设情境、铺设台阶、典型引路、总结方法、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运用。二是相信学生能够“会学”。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尝试、归纳总结的时间,给学生建立讨论、质疑、分享的平台,给学生由简单迁移到模仿、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能不能学好,除了学生本身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会不会教。为学而教,学生才有学好的可能。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做到三个“不放过”。不放过每节课。潜心研究考点,精心设计过程,精品式地呈现强化基础的方式和能力培养的途径、策略,努力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不放过每个考点,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序时进度内的每个考点,达到高考要求;不放过每个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实行“过关”制度,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要求,“精准扶智”。抓基础发展能力。不追求试卷的完整性,不在乎题量的多少,根据学习目标任务选编练习,针对学生存在问题,通过题组强化(一点多练)、题型专项(斩头去尾)训练形式,帮助学生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优生群要有不同于常规教学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空间,用来提升关键能力,发展思维,培育核心素养。

3.教考一致,学练一致。单元教学围绕学习目标和高考能力要求,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多角度呈现,适度重复,让学生对每个考点达到通透程度。编制综合训练考点双向细目表,合理布点,不留死角。有专人建立学生问题档案,滚动发展,一跟到底,直到问题解决。

4.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每个单元(章节)设定“三层”目标:知识、能力、素养;每个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到“三序”合一: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

5.用研究方式打造核心竞争力。教学即研究,学习即研究。研究出维度。通过研究,将相关知识在能力点的牵引下串联起来,将解题需要的知识细节和规范细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上。归纳出高度。通过学生自我整理与反思,将自己在解决一类问题上存在的思路问题、过程问题、落实细节问题列举出来,从中找到规律性和解决一类问题的具体策略,学生的学习水平才有突破性的提高。只要学生掌握了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找到了处理自己个性化问题的方式。

四、主要措施

围绕立德、立行、立学三个维度,着眼新建高中、新建队伍的基础性工作。以高考为目标,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完善教师教学策略为主要抓手,以完整的教学过程为载体,宏观抓规划布局,微观抓细节落实,突出阶段重点,凸显主要环节,凝聚众人智慧,群策群力,奋力推进高中工作健步前行。

(一)立德,锻造思想,锤炼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对“立德”的理解。德。内在表现为德性,仁义礼智信;外在表现为德行,温良恭俭让。立德。《易·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一方面代表一种极高的品性,是历代君子追求的境界;另一方面,代表积德行善,修炼品德,以期达到品德最高境界的过程。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有大德爱党爱国;有公德以道德良知融入社会,遵纪守法;有私德善良、诚实、守信、宽容、感恩;知荣辱,有羞耻心;知礼仪,有分寸感。

2.明确“立德”内容。明大德。在学生中开展政治启蒙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党的目的、任务、宗旨,初步理解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道理;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为党成人、为国成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公德。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共生理念,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学法、懂法、守法等为主题的法制教育;以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以团队精神锻造、班集体建设等为主题的集体主义教育等。严私德。开展以励志为主题的励志教育,激励学生向上向前,有担当精神;以健全学生人格、心理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文明教育;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以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为主题的诚信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启英高中学生一日常规》等为主题的行为规范教育;“八礼四仪”教育。

每月将上述专题教育和主题教育纳入德育工作方案和年级工作计划中。

3.完善“立德”工作体系。完善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将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有机结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方案,针对普高学生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将德育寓于常规之中,深刻挖掘常规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将常规工作考评,纳入班主任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吸引家长参与到年级管理中,借助家长力量,助力学生成长,宣传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主题报告、个别交流、班级集体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组织有积极性的家长参与班会、监考、晚自习看班,观摩教育教学活动等;组建班级家长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成长情况(不仅是汇报成绩,而要分享学生的一切亮点),推荐有价值的文章,介绍好的教育方式,获得家长认同。

4.创新“立德”方法、策略、路径。将德育寓于活动,根植于学生心灵全方位地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根据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切合学生话语体系和接受能力的具体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成长需要的德育认知与德育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

评价触动,激发自我成长需求。评价标准,从“尺子理论”转变“镜子理论”,做到全面、全息、全程评价。评价内容从品德修为、学业水平、行动力、运动与健康、审美、表达与交往能力等维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不以文化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设立综合类、管理类、贡献类、特长类、进步类等奖项,给每一类奖项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每个奖项的产生以班级日志和日常考核记录为依据,让学生参与推荐,也可以自荐,力求公平公正。每周、每月、每半学期、每一学期、每学年进行奖励。举行隆重、热烈的颁奖仪式。有奖状奖品、颁奖理由、个人感言、颁奖音乐等。颁奖活动可以借家长会之机,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将颁奖典礼用微信在家长群中推广。

活动推动,让学生在体悟中成长。励志电影。每月放一部励志类电影,看完后写一篇观后感,将好的观后感在班级、年级分享。主题演讲。设计成长主题系列,围绕主题组织演讲活动;邀请专业演讲团队来校演讲;班主任演讲;年级领、学校领导、老师演讲。读书活动。深度阅读,写读后感,在班级、年级分享。文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运动会等。远足、拓展活动。组织素质教育活动基地活动、参观走访、社会调查等。征文活动。组织感受亲情、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同学征文。为家庭做事。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写事后感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快静齐”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执行常规的自觉性。推进值日班长述职制度。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入手,从捍卫学生尊严的角度,激发学生责任心和成长愿望,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充分运用视频、自媒体等手段,视听结合,提高活动效果。

文化发动,为学生成长提供动力。每月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天学习一篇励志文章、每天一句励志名言、每天一首古诗词、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每月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首励志歌曲。节点文化推动。提前2周开展迎接月质量检测、期中、期末冲刺活动。学期初、学年初学生大会、主题班会,各个大考总结表彰会。挖掘重大节日、特殊节日的文化意义与学生成长相联系。

竞争催动,焕发学生成长活力。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争到熄灯。围绕常规固定项目的竞争。“疯狂”早读、入室即学、大声唱、坐姿、路队、课间秩序、卫生、晚自习秩序、宿舍纪律及起身就寝速度(比速度、比状态、比质量)。围绕学业水平的竞争。以个人、学习小组、班级为单位,在单元过关、月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及进步情况为依据(比起点、看进步)。围绕学校重大活动、学校形象宣传与维护的竞争(比贡献)。每项竞争活动开展都要遵循一定程序,即:有标准、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检查、有结果,可以是单赢的,也可以是双赢。

5.营造“立德”氛围,增添学生向上助力。定期更新橱窗,展示教师、学生的事迹和成长轨迹。定期更新班级展示栏内容,公布各项竞赛评比结果,有意识地让不同的学生和学习小组闪亮登场。每次大考结束后,及时展示先进班级和优胜个人。及时分专题展示学生各类美文,如读后感、观后感、优秀作文、成长感悟等。定期展示学生活动、竞赛剪影,让不同班级的学生都能看见自己身影。定期将学生全方位的良好表现推送到家长群内。

精心设计每个专题和主题教育方案及配套的主题班会课件,对活动开展情况做好跟踪反馈,定期收集活动材料,关注活动效果;年级分管德育主任、班主任组织实施。

(二)立行,内外兼修,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践行启英高中学生宣言。树立作为启英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为民族振兴而读书。全情投入,全面发展,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兼具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见贤思齐,内外兼修,有独善其身的道德坚守,有兼济天下的博爱胸怀;尊崇法律,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和道义;敬畏自然,爱惜环境,做人类家园的守护者。激励学生以个人的高度托举启英的高度,以个人的辉煌成就启英的辉煌;路虽远,行必成德;事虽难,做到必成

2.用“快、静、齐”诠释行动意义。快,是行动迅速,提高效率;是抓紧时间,快马加鞭,先人一步;快,是弯道超越,奋力争先。快,是一种态度,既是学习态度,也是成长态度。具体要求:启英校园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成长圣地。全体同学要学会规划时间,一路小跑,与时间赛跑;一进教室就学习,高质量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争分夺秒,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高标准快速完成各项任务;集会、整队行动迅速,在规定时间到达。

静,是安静,是平心静气,是拒绝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宁静致远,专心致志,厚积薄发。静,是一种修养,既是心灵修炼,也是涵养修为。具体要求:启英校园是令人神往的书香园地。全体同学课前安静候课,准备好学习用品、资料;专注学习,专心听讲,保持课堂安静;课间调整放松,小声交流,保持走廊安静;自习课专注学习任务完成,保持教室安静;放学不追逐打闹,保持行走安静;开会、升旗仪式不交头接耳,保持集会安静;进食不语,保持就餐安静;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能,保持宿舍安静。

齐,是齐心合力,是行动整齐划一,是齐头并进;是见贤思齐,德才齐修,知行并进。齐,是一种能力,既是合作能力,也是行动能力。具体要求:启英校园是众志成城,追求卓越的高地。全体同学的行动不仅体现个人素养,更要体现集体意志。按时到班人数齐,课堂学习眼神齐,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学习任务完成齐,专注学习坐姿齐;行走靠右不抢道,路队、跑操队形队列齐;大声唱,歌声嘹亮节奏齐;教室物品、学习用品摆放齐,不同季节校服穿戴整齐。

3.规范行为,打造“铁”常规。疯狂早读。根据语文或英语学科安排,前一天晚研修结束后,由语文或英语课代表将精选的语文古诗词或英语精彩句子,连同早读任务写在黑板上,早读前5分钟狂背精选古诗词或精彩句子。早读开始后,按黑板上的任务疯狂早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早读任务。侯课。上课铃声响前2分钟,学生进入教室,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教材、导学案、课堂笔记、学习用具等,回忆预习时了解的本节课内容,静心等待老师上课。课堂专注。上课时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导学案或课堂笔记上记录老师点拨的学习策略、内容要点。主动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时耐心指导有疑问困惑的同学。课间休息。课间到教室外适当休息,或站在窗前眺望远方,保持静心状态。升旗。下课铃响后,快速到教室走廊集合成固定队列。在指定路线快速行走到指定集合区域。不追逐打闹,不随便说话,做到快、静、齐。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行注目礼,大声唱国歌。专注活动流程,认真听取老师或同学的发言,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营养。跑操。跑操时,步幅、速度一致,摆臂动作姿势、幅度一致,规范有力,随时调整自己与前后左右的距离,外道学生转弯时自动调整速度和步伐,保持队伍整齐。跟随领操员命令,齐声呼喊队列口号、班级口号,展示班级在公共场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整齐划一的良好形象。就餐。按照规定线路快速行走去食堂就餐。自觉排队,保持安静,维持良好就餐秩序。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就餐后将餐具送到指定地点。就餐结束后。全体按照固定路线返回教室休息。中自习。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整理上午的课堂笔记或预习下午课程。大声唱。站姿标准。双脚与肩同宽,抬头挺胸,将头、脖子、脊柱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发声,双手放松交叉于腹部。理解歌词意义,熟悉旋律,紧跟音乐节奏。用心歌唱,暂时忘却自己的一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歌的意境中,大声唱出自己的心声。自主研修。在学科学习时段认真完成当天对应学科导学案。整理当天课堂笔记,复习当天学习内容,预习第二天课程。将当天练习的典型错误记入错题集,并对错误原因作简要分析,保持专注,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晚就寝。快速洗漱,整理床铺,按时就寝。不窜室或在宿舍闲聊、玩手机等电子娱乐设备。睡前,将当天的学习内容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如有想不通或记不得的问题,第二天在空余时间将问题解决。

(三)立学,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笔记。记录老师关键提示、策略精要、落实细节等。考后反思。在试卷失误之处完善答题过程,分析错误原因,如何防止此类错误再次发生。逐步养成“进一步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请教同学和老师;当问题有了答案后要“进一步思考”,自我诊断答题方向、逻辑顺序、完整性、简洁程度等。及时矫正。属于记忆范畴的强化记忆、理解记忆;属于理解范畴的要再次理清知识内在逻辑关系和外在知识联系,找到再生性知识;属于运用范畴的先搞清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怎样的属性,解决这个问题用的是哪个具体属性,解决这样的一类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一般规律,在这个问题上的特殊性是什么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动提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让自己的盲点越来越少。自学的习惯。所有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从自学能力开始的,每一节课的学习活动都应由预习开始,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件事。

2.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习的关键。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借助标题、章节、段落、附录及学案、工具书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点系列。了解知识点的含义,尝试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和教材后的练习。

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仅是提高文化成绩的主渠道,而且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凝神聚力、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充分表达,正是高素质的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带着问题听课,预习中的难点、困惑点正是课堂学习的重点之一。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将老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讲解要点、基本方法的总结、易错易混点的提示、学习策略的指导等,记录在每门学科一本专门的学习笔记或教材、学案的相应位置。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及时总结、记录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练习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练习的过程也是磨炼意志、培育心性、锻炼严谨细致作风的过程。按照要求高质量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注意答题规范和卷面整洁度。做每一道练习题,都要认真读题,找问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题目考查方向、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要严谨细致,确保不因计算、式子转换等低级失误而影响答案的正确性。做题过程中遇到难点应深入探究,具体途径有:读教材、看笔记、查资料、回忆这一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再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握好答题顺序及时间。答题应先易后难,先做有把握的题,再做需要深入思考的题。

及时复习是学习的法宝。是遵循学习规律的做法,是科学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谁能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谁的基础就会更扎实,谁就能飞的更高。及时复习一天学习内容,利用每天空余时间复习巩固当天学习内容,晚上睡觉之前将主要学科的内容在头脑中放一遍“电影”。及时复习一周学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加深理解记忆,查找知识缺漏点、方法缺失点并及时弥补。及时复习一个月学习内容,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总结基本方法,形成方法体系。每个学科建一本错题集,每次考试前读一遍。

反复矫正是学习的利剑。学习的过程既是不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在知识点的理解、知识体系的把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错误是正常的,难得的是不断地去矫正。最具效率的矫正是一次性成功,但我们要做好反复矫正的思想准备。熟练掌握矫正方法。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当堂问题当堂矫正,当天问题当天矫正,关键问题重点矫正,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经常出现的问题变式矫正,习惯性问题耐心矫正,基础问题分步矫正,特殊问题特殊矫正。养成及时矫正的良好习惯。问题一经发现就要立即矫正,小问题不隔夜,大问题不隔周;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请求同学、老师帮助。

3.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信心。分数调节。试卷较难时适度“放水”,某个题目较难时学生能有初步的思路就给高分,在试卷分析时对错误的部分给予假设分数等。心理暗示。大考分析时暗示,设定目标时暗示,利用学生之间传话时暗示,个别交流时暗示,教师之间在学生面前交流时暗示,教师上课时无意识暗示等。表扬激励。当学生学习状态好的时,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当着家长面时,与学生小范围交流时,学生做题有一个新颖想法时等,能及时给学生以真实的表扬与激励。教师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问题开口设计小一点,台阶多一点,知识铺垫密集一点,指导策略具体一点。监督、指导学生每天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最困难时的咬牙坚持。每渡过一个难关都与学生一起及时小结,将精神力量沉淀为心理素质,将学习方法转变成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知识整合、方法梳理、概括总结、演绎拓展。给学生具体的切入口、不同角度,让学生动手做,不断强化做的好的同学,让这些同学介绍经验。反复强化具体方法,直到人人会做。学困生的信心来自于做简单题,来自于解题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而又被老师及时抓住并积极评价,来自于教师的亲情呵护。

4.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提升空间。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每天安排一节自主研修课,让优生自主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不一样的学习内容。每天一组挑战题。指定专项研修专题。给予足够信任。设立无人监考考场。不必要求优生同步完成整张练习,会做的题自己在空白处打勾,允许优生在基础过关的前提下,致力能力提升。帮助学生改造薄弱学科。用思维导图样式梳理薄弱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找到知识背后的联系,记录再生性知识;教师提供模板,以题组为载体呈现重要考点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每一类问题解决加文字提示);组织学生研究每一种考查方向,在题目后面加文字说明,再纵向比较,找到一般规律和不同策略,用文字记载研究结果;再为学生提供一组题,让学生熟练操作一般规律和特殊策略。以优生为目标群体,组建学习小组或结对帮扶。注重解决问题的步骤设计,每次教学给学生可借鉴的方式。不满足于讲方法、练方法,而要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材料,用文字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步骤说清楚,同时也是给学生复习提供方便。

5.建设高水平学习小组。根据《启英高中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意见》,做好以下工作。建好学习小组。选好组长、分配好组员角色是基础。培训,使得小组成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要求是关键步骤,不可省略或敷衍。根据制定的评价制度,对各学习小组实施公平公正的评价是推手;以小组为评价单位,实施多元评价是学习小组管理的核心。

用好学习小组。班主任站在全班的角度,不断调节学习小组之间的关系,如任务分配多少的均衡、难度大小的搭配、评价结果的认定等,要以积极评价为基本原则,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学习任务与常规任务完成相结合,特别关注薄弱学习小组运行情况,及时予以指导。每个时间节点都要对学习小组的学习和常规进行小结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员。不断丰富、完善评价手段、方式,促进学习小组健康成长。

教师要认真学习《启英高中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熟知学习小组运行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运用好学习小组的管理功能和评价功能,课前和课后要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小组,以完成任务情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课中讨论的问题不宜过易或过难。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时,可以采用组内互查、组间互查的方式进行。不太重要的练习可以组织组内学习对子互批。通过以上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科效率提升。

管好学习小组。任务管理。根据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的难度,学习小组可以有相同的任务,也可以有不同的任务。学案部分可以是共同的任务,也可以是有区别的任务;练习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由学生认领任务。任务下达或选定后,由学习小组组织学习(独学、对学、群学三种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管理。每个阶段让小组确立学习目标,阶段结束后对照目标进行小结反思,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拟定措施。行为管理。1)座位。田字型座位分布,每隔一段时间调换座位。(2)秩序。学习小组要有明确的纪律要求,一般由小组成员共同约定,形成文字稿,在班主任处备案。一旦出现秩序方面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对照约定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角色。根据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角色承担有明确的职责,除了在过程中不断对角色承担进行评价,一个月结束时要求每个人对照角色的职责述职,然后进行轮岗。(4)组内合作学习。具体形式有:讨论、讲解、答疑等。(5)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及时交课代表转交给课任老师。保证自主练习的质量,小组之间比练习状态,比参与人数,比任务完成的时间,比任务完成的质量。保证矫正的效率,通过小组内部自我矫正、相互矫正、同伴指导、组内讨论等完成矫正任务。评价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积极评价。(1)即时评价。看小组成员投入程度、学习状态、秩序。(2)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小组进行评价。(3)目标评价。以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为依据,对小组进行评价。(4)课堂评价。根据“精彩展示”、“质疑对抗”的具体表现,对所有学习小组进行评价。(5)综合评价。定期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实施表彰奖励。

年级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学习小组建设的有关要求,做好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对接,共同建好用好学习小组。定期召开学习小组培训会,重点培训班长和学习小组组长;召开学习小组表彰会,表彰做出成绩的各类学习小组。召开学习小组建设研讨会,总结经验策略,解决存在问题。召开学习小组建设推进会,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四)精细研究,开掘源头活水

知识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也是课程的基石。高考试题设问、选题的依据是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是知识点的方法运用,以及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蕴含的思想、品德、学科素养。如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是学习策略,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是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表征。所以,教学和学习都要从研究开始才能事半功倍,让我们的教学有依据、有理由、有章法;带领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是深度学习的需要,是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研究是教与学的源头活水。

1.为学习而设计,在集体备课中强化研究。第一步:编制学案。将学习目标具体化。知识目标要具体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能力目标具体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素养目标具体到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道德伦理、思想价值、学科思维中的某个或多个具体元素。找到教学立足点。知识分析。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梳理;知识外部与本章节学习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梳理,以及产生的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能力分析。方法运用。简单运用(运用基本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熟练运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性通法,穷尽所有类型);综合运用(学科内跨板块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类型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规律;跨学科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结合点、角度、方法。)策略运用、落实细节。每一种运用需要注意的策略、细节。规范表达。用学科语言,通过约定的步骤,在内在逻辑关系和合理推理指引下,完成解题过程。素养分析。知识本身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蕴含的哪些思想、品德、学科素养。

设计学习过程,突出自主学习。“双基”强化过程。理解类:复习旧知导入或者设计情景导入、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思考、讨论等,先学后教;记忆类:短时强化记忆、集体背诵、抽查个人背诵情况、默写等;熟练基本方法类:完成学案基础练习、做例题尝试方法运用、做题熟练方法运用、做变式题穷尽方法运用等。设计要求:给学生时间记忆、思考、动手尝试,切记包办代替。注重反馈渠道。注重激励。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教学节奏。瞄准大面积目标达成。能力形成过程。文科,让学生置身于由浅入深的问题逻辑中学习,然后分享、展示、质疑,教师点拨,形成观点,再用观点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理科,通过例题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通过练习尝试方法运用,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熟练程度,全面演练方法运用。具体的操作步骤:学习(读什么、练什么、思什么、论什么等)-展示(口述、学习成果)-感悟(分析错误原因,在笔记上记录)-纠错(发表自己的或小组的观点)-点拨(教师指导学习策略)-变式(如有需要,适时拓展)。设计要求:每个学习目标都要有一个以上对应的活动,如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每个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吸引全体参与其中。每个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完善。在关键环节给学生学习策略提示。

精选课堂及课后巩固练习,提高针对性。分能力等级强化(简单运用、复杂运用、综合运用)。分类型强化。如果有两类以上的问题,每一类问题都要有对应的练习予以强化。题组强化。重要能力点,选择练习覆盖所有考察角度予以强化。变式拓展强化。在原题基础上变化条件、设问角度,强化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综合强化。模拟真实生产、生活、社会现实场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可能跨板块、跨学科)予以强化。设计要求:根据基础强化和能力发展需要选题,依据课堂时间选题,参照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选题,围绕学习目标达成需要选题。考虑反馈渠道。练习强化后要立即反馈,针对错点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办法。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做,也可以师生协同做。教师点拨。教师主要针对错点讲策略、讲落实途径和细节,学生做好记录、修正、完善。

落实素养提升途径,落实课程目标。在课堂学习结束前点题,在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后总结、引申。设计要求:素养从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实证或逻辑推理自然得出结论,而非贴标签;素养结论的得出要有具体的依据,而非戴帽子,大而空泛。

第二步:编制教学一体案。保证备课时间。年级安排好时间,语数外大组每周集体备课两次以上。工作年限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每天要抽出时间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备课,用红笔留下二次备课痕迹备查,教学总监签字后再执案上课。

提高备课质量。以学案为载体,在强化“双基”的基础上,落实每节课的重难点,力争每节课突破一个以上的重难点。重难点的研究不仅要细化学习内容,更要落实学生具体的学习方途径、反馈渠道、积极评价等。坚决禁止教师一讲到底,包办代替的教学行为。每周对集体备课材料进行抽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责成相关备课组立即改进。由教务处牵头,每月对备课质量进行考评。

第三步:准备补充性课件和相关学习材料。备补充性课件,即上节课需要复习回顾内容、课堂需要创设的情景、阅读材料、备用的变式题、拓展题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在使用的学习辅助材料进行删减,划定阅读内容、需要做的练习。

承担主备任务的老师,在集体备课前将准备好的研究成果提前报教学总监审核,再根据总监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拿出教学一体案、补充课件和教辅材料制定学习内容提交备课组集体讨论。

2.强化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习效率。“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脑想”是为了理解知识,其中“动脑想”是理解知识的关键环节;而“动手写”就是为了学会运用。

45分钟时间整体布局。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十分清楚。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备课组安排专人收集)。从时间分配看,简单问题尽力缩短用时